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大水堀地區開發史

鹿谷大水堀臺地包含永隆村、鳳凰村、凍頂等地,在清代時屬水沙連番境原住民的地盤,隸屬沙連堡,如信義鄉的布農族、日月潭的水沙連邵族,甚至是更南邊的阿里山鄒族也會出沒於此。

清康熙7年(1668)推行屯田政策,設屯於竹山鎮竹圍仔的延平郡王參軍林圯營地遭原住民襲擊,為保護屯民部屬擊退原住民並追到大水窟,設屯於此從事開墾,道光元年(1821)漳州莊姓移民拓墾大水堀,後有泉州人邱、黃等人合築「大水窟埤」(今麒麟潭)。

  光緒元年(1875)清廷行開山撫番政策,吳光亮率兵開闢八通關古道東西橫貫公路,讓羌仔寮、新寮成為交通要衝,間接也帶動大水堀發展,之後越來越多人來此開墾定居。

  日治時期當地主要道路為仁義路(大嶺路)和二突仔路,但鄉民交通還是多依靠走路,生活必需品和地方農林產物運輸主要仰賴牛車和人工肩挑的方式。1964年員林客運開始有通往鳳凰的班車,當地民眾出入得以有車代步。交通部觀光局於1973年規劃「鳳凰谷風景區」,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初次到鳳凰谷後認為開發風景區應提昇森林遊樂事業,前後十多次到鳳凰谷,促使鳳凰、永隆的地方建設與交通旅遊事業獲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局面。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南投縣鹿谷鄉
  • 參考資料
    「大水堀地區開發史」,南投縣鹿谷鄉永隆社區發展協會網址:http://sixstar.moc.gov.tw/blog/YOUNGLONG/knowHowFronListAction.do?method=doReadKnowHow&source=3&knowhowId=2251(瀏覽日期:2020年9月20日) 「大水堀」,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水堀(瀏覽日期:2020年9月20日)「鹿谷‧大水堀」,個人部落格,網址:https://blog.xuite.net/karlcpc/bcc/15460273(瀏覽日期:2020年9月20日)
  • 撰寫者
    張凱惠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