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明治31年(1898)設立「埔里社國語傳習所集集分教場」,為集集公學校的前身,同年日本政府公布《臺灣公學校令》,為臺灣小學制度的開端,並在臺灣設立初等教育機構,另有專門讓日本人上課的尋常高等小學校。
明治31年(1898)10月1日所設立的集集公學校於集集街原明新書院位址(今市場東側民生路一帶),招收臺灣人學生,課程為修身、日語、作文、算數、讀書、漢文等,後來明新書院於明治35年(1902)將學田及廟地充作集集公學校用地,明治44年(1911)於校內附設集集尋常高等小學校,為日本孩童的初等教育場所。
大正2年(1913)小學校遷往吳厝(今集集火車站的東側),大正6年(1917)因公學校的校地太小,另尋校地於吳厝建新校舍(今日集集國小),陸續增建校舍與教職員宿舍;大正9年(1920)改稱「集集公立公學校」,昭和5年(1930)集集公學校設有高等科,招收公學校畢業生,搭建木造新講堂,為「集英堂」最原始面貌,昭和13年(1938)集集公學校興建木造大禮堂一座, 昭和17年(1942年)改稱為「集集國民學校」,1950年南投設縣改稱為「南投縣集集鎮集集國民學校」,於1968年改為「南投縣集集鎮集集國民小學」,並拆除木造禮堂,改建風雨操場。集集國小至今超過120周年,作育許多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