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亢五租

亢五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亢五租」最晚在清乾隆年間已開始,18世紀四社高山原住民(今南鄒)因面對平埔族與漢人侵入而被激化的獵首舉動,後來雙方約定移住民每年給予族人「貢租贈與」及「饗宴贈與」,作法為「安撫番人、維持雙方和平關係的作用」。

當時雙方約定土地墾成後,以「番食租」交換土地,雖水沙連六社的「番食租」收取方式、數額,與阿里山原住民有所不同,前者為總收成的 5%(故名空五租、亢五租);後者為10%(一九抽的「阿里山番租」),其意在維持新移民與當地居民社會關係的功能。

清道光29年(1849年)王增榮、陳坑等承墾原住民土地開墾魚池,最初繳納「亢五租」,後來雙方妥協改成每年王增榮納100石、陳坑50石,此後亢五租乃形成一種「變形租」,漢人常假借「草地(即未熟墾埔)」之名,要求繳納特別輕的租額,並成為一種慣行,雖在道光末年仍維持收5%的比例,但年久歸化的原住民勢力薄弱,平埔族、漢人日漸怠納,至光緒元年(1875)中路撫民理番同知乃設置若干「化番總理」來代收租稅。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亢五租 / 撰寫者:張凱惠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99475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南投縣魚池鄉
參考資料
洪麗完,〈清代臺灣邊區社會秩序之考察:以濁水溪、烏溪中游之「亢五租」為中心〉,《臺灣史研究》20:4(2003年12月),頁1-50。 「邵族 亢五租」,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臉書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ustronesiaFormosa/photos/a.277771792400073/526708704173046/?type=1&theater(瀏覽日期:2020年9月3日) 「亢五租」,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址: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1686&keyword=%A4%AE%A4%AD%AF%B2&fbclid=IwAR1Rdh47qXWfNcZ3iOPC21_cBtnTC5EI56BdwKTSfJmVIKiAlgmeCfbP4OE(瀏覽日期:2020年9月3日)
撰寫者
張凱惠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