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建國一村

虎尾建國眷村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建國眷村共有四個眷村,分別為建國一、二、三、四村。建國一村位於現虎尾鎮建國里2鄰20號,圖中可見該棟建築為建國一村的活動中心,眷村建築多為一層樓式建築,主要提供原本在附近擔任空軍軍官及其眷屬的宿舍。

日治時期,虎尾被選定作為軍事機場用地,昭和11年(1936)興建虎尾飛機場,完工後成為「虎尾海軍航空隊」之根據地,以作為中日戰爭中國東南戰區之基地。昭和16年(1941)因日軍中途島失利,虎尾飛機場附近開始興建四座兵營,主要挑選在後壁寮、廉使庄竹圍子與吳厝部落,昭和18年(1943)這四座兵營開始遷移至目前的新吉里、三合里,並新蓋新營房於北溪厝,而這些軍營也包含不少日式宿舍建築。二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兵營,作為軍人家眷眷舍分配。

民國39年(1950)虎尾海軍航空隊基地成為空軍官校學生初級飛行訓練中心,建國一至四村成為戰後初期來自岡山飛行教官與眷屬的眷舍,同時有許多地勤人員分配至此修理飛機相關事務,並有機場專人負責官兵伙食。此眷村仍保留大量的軍事戰備設施,包含防空洞、戰備蓄水池、消防池等。後由於1986年韋恩颱風的侵襲,眷村部分住戶在領取補償金後逐漸遷移至北港國宅或建國新城居住,舊有眷村逐步荒廢,直至2006年雲林縣文化處進行眷村文化再造,藉由設計團隊和文史工作者的合作,進行景觀修繕工程和相關活動的推廣後,逐漸活化建國眷村的空間,並重新承載和展現其歷史文化。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雲林縣虎尾鎮8鄰4-2號
  • 參考資料
    李謁政總纂,《虎尾鎮志》,雲林:虎尾鎮公所,2018。 李依倪,〈以行動者網絡學理分析聚落建築群保存運動-以虎尾建國眷村為例(2005-2018)〉,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2018。 劉明俊,《雲林縣眷村普查計畫》,雲林:雲林縣政府,2006。
  • 撰寫者
    黃儒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