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苑國小海牛彩繪位於芳苑鄉芳苑國小內電機室牆面上。其彩繪主題為栩栩如生的海牛在磚造的牛舍內準備外出工作,並繪有掛置一旁的農夫斗笠及竹簍,甚且在外停放一臺真實的農車於旁。其整體畫作和裝置藝術的融合,不僅呈現畫家繪畫的巧思,並使畫上的海牛充滿活力和提升藝術性。
芳苑國小始建於大正4年(1915),當時稱沙山分教場,於大正8年(1919)4月改為沙山公學校,戰後改名芳苑國民小學。近年由於海牛文化的復甦,使芳苑國小仍保留許多與海牛精神相關之藝術創作。芳苑國小的電機室原為廚房,1980年代時轉作為儲藏室,近日方作為電機室使用,該建築本體也見證芳苑國小歷史發展的軌跡,是校園中僅次於「洪掛圖書館」之歷史建築。2018年邀請沈保杉老師到校,以50、60年代為背景,將芳苑海牛作為主題,結合在地的特色課程,創作海牛彩繪,除建築活化外,也將海牛象徵芳苑人踏實進取的精神彰顯。海牛彩繪的兩旁,分別是2017年國小五年級學生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進行印象釉上彩。而裝置一旁的牛車則由致力發揚「海牛犁蚵田」文化的魏清水所提供,魏清水攝有十萬張照片記錄農家與牛的互動過程,以守護海牛精神在芳苑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