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感染病防治-抓頭蝨

一個國家能否強健發展,學童及國民的身體健康條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臺灣早期公共衛生條件不佳,加上人民知識不足,導致許多傳染病盛行,其中頭蝨就是一項高傳染且難以根除的疾病。頭蝨的傳染途徑為接觸傳染,只要和感染頭蝨者頭部碰觸或共同使用物品就容易交互感染。頭蝨的症狀為頭癢、過敏,容易抓傷頭皮。診斷是否感染頭蝨可用密梳梳理頭髮觀看是否有頭蝨的蟲卵或蟲體,也可直接肉眼觀察頭皮是否有抓傷或皮膚感染的狀況。

此照片為1980年代政大指南服務團彰化大同農場服務隊員陳美玲來到彰化溪州榮光村為小朋友們檢查是否感染頭蝨。頭蝨傳染力強,繁殖力高,要根除不易,即便在衛生條件佳的區域環境仍有感染風險,而且通常只要一人染上就得全面篩檢、治療才能根治。在「《光之憶》。看見了一場記憶旅程 (溪州榮光村紀錄片)」中,曾經被服務過的童秀珍小朋友覺得非常感動,覺得怎麼會有一群大學生下鄉來服務,替原本不認識的小朋友們抓頭蝨、點砂眼。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謝佳吟
  • 創作者
    謝佳吟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