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的橘色顆粒為座殼菌孢子,座殼菌孢子接觸到寄主昆蟲後,孢子發芽並利用侵染構造直接由害蟲的表皮侵入,對寄主昆蟲造成感染及死亡。
座殼菌(Aschersonia sp.)是一種昆蟲病原性真菌,主要寄主為同翅目昆蟲如茶樹上之粉蝨類及介殼蟲等,茶改場曾在南投名間茶區採集本菌,本菌寄生於粉蝨若蟲。當座殼菌孢子接觸到寄主昆蟲後,孢子發芽並利用侵染構造直接由害蟲的表皮侵入,對寄主昆蟲造成感染及死亡。寄主昆蟲死亡後,座殼菌持續分解及吸收蟲屍的養分後,再由蟲屍表面長出菌絲,並形成子座,並產生分生孢子,子座常為黃色或橘黃色(如圖中的橘色顆粒)。座殼菌的分生孢子呈紡錘形,兩端尖細,親水性,容易受雨水淋洗而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