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聖威廉天主堂

照片為大正14年(1925)所拍攝的南投縣竹山鎮聖威廉天主堂。圖中可見教堂前方有四位大人兩位小孩坐於教堂入口處,左前方還有兩位戴帽的白衣神職人員立於前,而天主堂的建築物主體成長型對稱狀,教堂外牆下半段為白色石磚,上半段為紅磚砌成,入口的正上方有一圓形玫瑰窗,玫瑰窗正上方推估為「聖威廉堂」四字,房頂架有一十字架,外觀典雅大方。照片右上角貼有一以打字機打印的紙片註記:「N. 1908, The Church of the New Mission at CHU-SHAN(Tiek-San), by Fath. F. Villarrubia. The Church was built in 1925.」(編號1908 新宣教堂於竹山,由白斐理神父所籌建,此教堂建於1925年)。此張照片收錄於葉錫斌的《天主教會竹山玫瑰堂 開教百年紀念專刊》中。

明治44年(1911),天主堂道明會(Dominican Order)洪羅肋神父(Rodriguez)開始在竹山佈道,並在當地設立傳道所。大正14年2月時,斗六天主堂的白斐理神父花了5,000美金於竹山興建兩層樓式的教堂和傳道員宿舍,取名為聖威廉堂。至昭和15年(1940)的數據統計,當時竹山地區已有113名教友,但因昭和16年(1941),中埔發生7.1級的大地震,導致聖威廉堂受到嚴重的損壞,且竹山聯外交通中斷,斗六道明會的神父不再固定來竹山彌撒,與教友缺乏聯繫。



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大量天主教外方傳教會成員抵達臺灣,竹山天主堂教區在1951年重新分配給美國第一個天主教傳教修會──瑪利諾外方傳教會(Maryknoll Fathers),竹山天主堂則由彰化田中天主堂負責管理。田中天主堂的萬民寧神父(James Thomas Manning)、江樂漁神父(Oconnor Michael James),及傳道員楊燕清於1951年到竹山地區傳教,試圖找回過去道明會傳教時期失散的教友。並於1953年,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來到竹山傳教,由雅問道修士(Brother Albert Staubli, M.M.)負責設計,重新修建傾頹的竹山天主堂。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家榮/胡朝欽
  • 創作者
    謝省躬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