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糖廠石燈籠位於雲林縣虎尾鎮虎尾糖廠內,圖中可見該石燈籠上頭的燈座已被削去,僅留中段及底座被保留。因當時藤山雷太(1863-1938)擔任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社長,故在中段記有「奉獻 藤山雷太」等字樣,底座則記有「奉獻」二字,其材質為御影石。根據虎尾糖廠員工稱該石燈籠原置於斗六製糖場,製糖場內建有大崙神社,該神社於戰後遭拆除後,石燈籠則置於一旁草叢中,斗六糖廠於1998年拆除後,臺糖員工為紀念斗六糖廠曾建有神社,故將此大崙神社之遺跡石燈籠送至虎尾糖廠,置於廠前。
斗六製糖場在明治44年(1911)完工後,逐漸發展出小型的社區,稱作工業村或社宅街,其具有重要的特性──即自足性,滿足了居民工作、居住及生活需求。而廠區的設施內容可分為十一類,包含住宅、民生設施、醫院、文教設施、娛樂設施及公共浴場等六種設施,又可整體視為生活圈的概念。其中在工業村的宗教信仰十分重要,故於大正12年(1923)由東洋製糖株式會社所經營的斗六製糖場,開始籌備興建大崙神社,主要由當年皇太子來臺時的「寄附金」(即捐贈)和製糖場內員工的共同出資籌建而成,最後於同年6月30日鎮座於斗六製糖場內,祭神為天照大神、大國主命、應神天皇。大崙社的神職人員皆為委託虎尾製糖廠旁的五間厝神社社掌擔任,係因昭和2年(1927)東洋製糖株式會社被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收購後,兩間神社所屬的企業變成同一家,致使由同一家企業所派任的社掌擔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