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雜談(十四)近年世界茶業之鳥瞰〉作者為魯漢,本文出自1953(民國42)年10月《農林通訊》第五卷第四期,由臺灣農林公司發行。內文主要介紹世界主要產茶及茶出口國家,包含印度、錫蘭、印尼、巴基斯坦、英屬東非洲、日本、中國、越南、俄國等,在當時期的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外銷國家、出口量、主要產區、產品類型與貿易方式等,以及成立公會,如茶商公會、茶葉貿易商公會或茶葉輸出公會,以管理茶葉的生產與銷售之情況。
印度在當時為世界最大產茶國及出口國,主要生產紅茶;錫蘭的產銷也在18年間增加不少;印尼在1942(民國31)年為世界第四產茶國,1941(民國30)年輸出量為世界第三,日軍侵占後衰落;日本1942(民國31)年以前,茶之地位位居世界第五,中國在1940(民國29)年以前也是產銷大國,兩者皆是受戰爭影響產量銳減。日本和中國與前述國家不同,主要是以生產綠茶為主。
大約於1930(民國19)年,因茶葉增產過剩,遂有限制生產的主張。印度、錫蘭、印尼成立國際茶業協定,提議管制出口,自1933(民國22)年試辦,後續也有其他國家加入,一直至1948(民國37)年結束協定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