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平民百姓、較無社會地位者所穿著的戲服,就質料而言,多屬麻布、棉衣布衣質感;底層人物角色不穿絲綢戲服,依角色身分而有所區別。百姓日常各有專門服式:除兵卒、劊子手有特定的服飾外,漁夫、書童穿對襟粗布衣褲;天真活潑的少女,穿繡花的襖子、褲子,顯得秀麗多姿;僧人、道人穿的八卦衣、道姑衣、法衣等;神仙也有各自代表性衣款。
戲曲表演時,各類角色所著冠、服都有講究。歌仔戲在形成大戲的過程中,吸收其他劇種的音樂、身段還有服飾。戲曲服裝大多參考明代的服飾式樣,同時參照劇本朝代而設計。服裝寫意表現是不分季節、朝代及地域性,主要考慮服裝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齡等與人物的性格呈現。另外,戲曲服裝著重舞台效果需具可舞性及裝飾性,運用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帶、纱帽的帽翅、脚上的厚底等細節,進而增加人物形象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