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陽戲劇團─戲服藝術【彩褲】

戲曲演員在舞台上穿的各種顏色的綢緞褲子,統稱「彩褲」。不論穿大靠、蟒、褶子、對帔等等,都需在裡面穿彩褲。至於穿什麼顏色彩褲取決於大、二衣,穿什麼式樣則取決於演員所穿靴鞋的類別。彩褲按照面料的顏色可分為大紅彩褲、青彩褲和雜色彩褲三大類;按照彩褲上是否繡有花卉、圖案,又可分為素彩褲和繡花彩褲。各種彩褲在式樣上的區別主要是褲腳的形式。據此可分為散腿和系帶的兩種。散腿彩褲是演員穿矮幫鞋履時用的,褲長取決於演員的高矮,一般以剛剛蓋住腳面為宜。系帶彩褲是演員穿靴子時用的,褲長約比散腿彩褲長出半尺,穿好後將褲腳放在靴腰裡面。

桃紅、粉紅、淺綠等顏色,鮮艷、明快、富有朝氣,適用於花旦、閨門旦應工的小姑娘。皎月、淺灰等顏色,淡雅、恬靜,適用於中年婦女。香色給人以富麗、莊重的感覺,適用於富貴人家或官階極高的老人。對於穿靴子的男子,一般來說或穿紅彩褲或穿青彩褲,但以文武小生應工的青年男子,則要穿粉紅、淺綠、湖色、皎月等顏色的雜色彩褲,以示其風流倜儻、朝氣蓬勃。

戲曲表演時,各類角色所著冠、服都有講究。歌仔戲在形成大戲的過程中,吸收其他劇種的音樂、身段還有服飾。戲曲服裝大多參考明代的服飾式樣,同時參照劇本朝代而設計。服裝寫意表現是不分季節、朝代及地域性,主要考慮服裝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齡等與人物的性格呈現。另外,戲曲服裝著重舞台效果需具可舞性及裝飾性,運用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帶、纱帽的帽翅、脚上的厚底等細節,進而增加人物形象的塑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宜蘭縣蘭陽戲劇團戲曲發展基金
  • 創作者
    蘭陽戲劇團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11/2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