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陽戲劇團─舞台藝術-傳統戲曲舞台

野台戲就是外臺戲,為歌仔戲最普遍的演出型態。 戲台的基本結構分為表演區、後台、文武場區三部份,當無固定的戲台供演出,而於空地、馬路邊,甚至在窄巷裡所搭設的「戲棚」,即為臨時戲棚。一般是靠民間廟會慶典、以酬神祭典為主要演出目的,因此,戲棚的位置大都正對著廟宇的大門,觀眾看戲的地方並不是固定和唯一的觀眾區, 野台戲的觀眾區是自然形成的,屬於聚落的共同性活動。

表演區大多是在高於地面的舞台上,戲棚可大可小,早期至今材料的選用以方便拆遷為原則,多以帆布、鋼條、木板和竹竿搭設之。 野台的舞台設備,包括佈景、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全部由劇團自行準備和搭設。由於野台戲的演出地點經常變換,為了應付頻繁的裝卸工作,以及為了方便舞台裝備的運載,因此戲棚的設備便以簡單、實用為主。

野台歌仔戲的演出以廟會為主要目的,觀眾看戲以舒服、自在方便為主。野台戲依存民間慶典,成為慶典活動的一部分,這樣草根、靈活、親和力是外台歌仔戲的魅力所在,也是電視和室內舞台都無法取代的特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宜蘭縣蘭陽戲劇團戲曲發展基金
  • 創作者
    蘭陽戲劇團
  •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0/11/2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