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分成兩種,男丑和女丑,男丑俗稱「三花」,女丑稱「彩旦」。女丑角,通常為媒人婆、店婆的女性人物,是歸在「丑」角行當,並非歸於旦角,因其表演透過滑稽趣味性格來製造笑料。妝容特色為在臉上點一個痣,有時由男性反串以增加趣味性。此行當多為扮演情感真摯大方、幽默逗趣的民間婦人,或是低階層的人物,反映市井小民的心聲。如《錯配姻緣》花蜜蜂及《王魁負桂英》阿香倌一角,皆屬「彩旦」行當。
『歌仔戲』原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 (劇中的男性角色)、小旦(劇中的女性角色)、小丑等三種角色為主的戲劇。後來從其他劇種中引進淨角(俗稱大花臉),形成生、旦、淨、末、丑五種角色。丑角 (俗稱三花)的動作活潑、開朗、有趣,透過角色演盡人生百態成為戲劇中的甘草人物。一齣戲若只有風流倜儻的小生和阿娜多姿的小旦,而缺乏丑角人物,豈不叫戲劇太沉重了。所以紅花也需綠葉襯托她的嬌豔,才有「無丑不成戲」的說法。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