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影片是2020年(民國109年) 由于文正於台中大甲西岐里所拍攝,影片主題主要是李裝環說明整個藺草編傳承。
李裝環女士說明所習得的藺草編織的傳承來源,這與她的原生家庭及夫家有關,由訪談中可以得知,無論她是在娘家(做帽子、籃子)、或是夫家(做草席),兩邊的人都會做藺草編,公公潘定國是民國一年生(大正元年)、婆婆陳屘,都會藺草編,印證苗栗通霄、苑裡一帶自古至今傳承藺草編織的技藝。
李裝環1957年生(民國46年次)本人是台中同安人,但嫁入房裡社的道卡斯族人家,影片中可見她夫家日治時代的戶口名簿,夫家居住在通霄庄五里牌番仔寮(熟番)。在李裝環口中,該處古老地名為頂五里牌,現在是通霄鎮五北里,而目前他們則從五北里搬到苑裡的潘厝。
雖然目前以大甲草編為品牌行銷全臺灣,不過在苗栗人的認知中,其實會做的人都是苗栗人,但是大甲人比較會做生意,所以大家知道的是大甲草席、草帽。她8歲時便由媽媽教授編織,一年後就可以自己完成一頂帽子,既然專長在製作、編織,所以身上也會有許多「職業傷害」,李裝環包括手、背、膝蓋等處都有不適。苗栗通霄、苑裡一帶因為沒有工廠,而藺草編在清朝時便在道卡斯族人間開始,加上又有市場,因此當地民眾多以此一技能增加收入,否則只能靠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