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冬山風箏館

台灣農曆九月為起九降風的季節,此時稻田多已將水放乾,「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放風箏受限於季節與氣候的影響,乘著無雨的北風在乾涸的稻田施放風箏便成為農閒時節的娛樂。

冬山風箏館在行政院文化建設會與宜蘭縣政府的支持下,於1997年11月,設立於宜蘭縣冬山國小,主要原因來自於,冬山國小曾在從1983年起,由李後瑞、林錦崑、陳印堂、張錦洲等熱衷於風箏文化的老師,在冬山國小帶動風箏運動風潮,且多次在全國性比賽中創造輝煌成績,漸漸地打出名號,從此冬山國小與風箏便形影不離。在1996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中,冬山國小提供得獎風箏作品,成立靜態風箏主題館並進行動態昇放活動,受到遊客驚豔與震撼迴響,冬山鄉於是被稱為「風箏的故鄉」。冬山國小以風箏為特色,在校園內設置風箏施放場,而鄰近的冬山鄉政公園、冬山河親水公園與武荖坑風景區等也是適合施放風箏的場域。

冬山風箏館主要分為五間主題展覽室,第一展示室介紹風箏的由來與歷史、第二展示室闡述冬山是如何成為風箏的故鄉,以及製作風箏的要素「風箏四藝」及歷史照片、第三展示室陳列世界各國每個地區,因為材料、氣候、民俗的不同所製作出的特別風箏、第四展示室詳細解說各種風箏的結構與力學原理、第五展示室則以冬山鄉土情為主題,陳列冬山國小所參與歷屆風箏賽的歷史紀錄,另有影片播放區與風箏教室,定期舉辦風箏教學活動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