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一坑煤礦自民國49年(1960)7月開立本斜坑,是三峽地區重要的煤礦場,最高曾有三千餘礦工在此工作,過去地方發展也多靠此處煤礦產業支持。目前礦場的許多土地已變更為都市用地,煤礦遺址轉變為三峽恩祖公醫院或安養院等設施。
海山一坑坑口高度約海拔39.5公尺,傾斜開鑿至八片,坑道長816.4公尺,海拔-289.35公尺,分南、北又卸的坑道系統。民國54年6月時約於135公尺的平水聯絡坑道處開鑿又斜坑,以26度傾斜至320公尺處開零片,剪磐106公尺著中層煤,並於133公尺著本層煤。該公司開鑿至五片巷約741.7公尺,已達海拔-618.9公尺,並且達到左轉平水聯絡坑道164.8公尺處的上磐處。海山一坑公司於民國59年7月更深入開鑿再又斜坑至七片,此時的斜距總長已達673.8公尺,海拔也深至-893.45公尺。
以坑內支撐而言,從主坑道的本卸、又卸、再又卸及管卸的全部坑道,最初規格採7尺*7尺,其後擴大為7尺*8尺,連絡坑道8尺*9尺,巷道本卸部分為6尺*6尺,又卸及再又卸中層為6尺*7尺,又卸及再又卸本層為6尺*7尺或7尺*7尺。支柱部分的本卸坑口20公尺處及管卸120公尺處採用鋼筋混凝土支撐,其餘坑道則使用60磅/公尺的舊軌道或相思木支撐,巷道部分則使用60磅/公尺的舊軌道作樑,其他延用相思木支撐。過去海山一坑也曾是安全模範礦坑,但不幸在民國73年(1984)發生重大災害,造成93名礦工遭活埋,最終僅1人生還,其後海山一坑採煤工作立即沉寂,該年三大礦災更促使我國煤礦逐漸朝向以進口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