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心語(十三)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受教於席慕容、鄭善禧、羅芳、劉文煒、李焜培等人,擁有紮實的西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轉向探索水墨實驗的可能。1990年代加入耕心雅集,受戴武光鼓勵,確立抽象水墨的創作路線,教職退休後,選擇多個特定題材,創作《心語》、《人體解構》、《海洋變奏曲》等系列作,發展蔡水景獨特的抽象水墨實踐,

蔡水景認為寫實與抽象有其交會之處,寫實像散文,而抽象像詩,只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創作表現。他的抽象元素脫胎自寫實物象的觀照,風格遊走於抽象具象之間,其中有偏向理性的解構系列,也有較直覺、抒情的抽象語彙。

本作《心語(十三)》屬於抒情抽象的表現,基底採水拓法,運用墨汁的浮力與畫紙吸水特性,形成自然生動的墨痕,輕淡細緻的筆觸與一抹淡色石青與赭黃,添增了畫面的朦朧意境。相比同系列《心語(十一)》、《心語(十二)》,本作減少線性與塊面的幾何構成,保留更多滲入紙面的墨韻,雖是純粹視覺元素組成的抒情抽象,卻隱約可見山川形勢與自然岩理的意趣,展現了蔡水景抽象水墨獨特的東方韻味。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創作者
    蔡水景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3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尺寸
    34×135cm
  • 材質
    彩墨;紙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