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共生

〈共生〉的作者薩燦如欲由此造形譬喻「水」,它是生命成長所必需,更是大地萬物生命共同之所繫,所有的生物相依相生,綿延不絕地永世存續所託。〈共生〉外形似一平緩的山丘,在山丘中間有一道溝渠象徵水道,天上地上相互連成一體,雨水降於山由上至下的滲透土壤匯流成瀑布,簡單的形式敘述生存有道,人類與萬物生養皆得此道而共生,維繫於一的道理藉造型象徵低限風格。薩燦如生於香港,取得美國藝術與教育碩士學位後,曾於民國67年(1978)夏天至比特拉山達(Pietrasnta)藝術學院執行一項由學校資助的大理石雕創作,因此而奠定她創作環境,後來搬至富藏大理石的比特拉山達(Pietrasnta)。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989685
  • 所在地-經度
    121.628125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龍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