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將這件作品〈空間中的幻術〉視為一種媒介或實驗狀態,透過雕塑本身的各種可能,例如幾何線條的重覆、扁平的層次壓縮、由廣至深,直到消失的視點變化,去引發它與周遭「看不見卻真實的空間」之間的荒謬對比感。這是一種透過雕塑手段而達成的藝術實驗,也是一種空間中的幻術。目前設置於鯉魚潭石雕公園。作者吳明聲,民國63年(1974),畢業於花蓮玉里高中。這所學校是全臺灣唯一一所有石材加工課程的學校。他從此開始對石頭產生興趣,後來遇到一些創作者、藝術家,慢慢培養出嗜好,一直到現在。
作者將這件作品〈空間中的幻術〉視為一種媒介或實驗狀態,透過雕塑本身的各種可能,例如幾何線條的重覆、扁平的層次壓縮、由廣至深,直到消失的視點變化,去引發它與周遭「看不見卻真實的空間」之間的荒謬對比感。這是一種透過雕塑手段而達成的藝術實驗,也是一種空間中的幻術。目前設置於鯉魚潭石雕公園。作者吳明聲,民國63年(1974),畢業於花蓮玉里高中。這所學校是全臺灣唯一一所有石材加工課程的學校。他從此開始對石頭產生興趣,後來遇到一些創作者、藝術家,慢慢培養出嗜好,一直到現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