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外傷中醫按摩療法

《外傷中醫按摩法》一書,由童金龍之子童國棟先生提供。本書為童金龍醫師編著。其目錄依序為 : 第一章,外傷中醫按摩療法概述;第二章,古代按摩八法;第三章,按摩常用的整形手法;第四章,經穴按摩;第五章,按摩療法須知;第六章,中藥(包含內服藥與外用藥);第七章,運動按摩。


根據書中所云,中醫按摩療法,是對患者進行「被動動作」的療法。此療法特別適於治療在運動中,經常發生各部位的跌打損傷,和軟組織(如肌肉、肌腱等)的外傷。但是,書中也強調,按摩並不是萬能的,有些嚴重損傷,如骨折、骨裂、腦震盪、筋斷和肉傷等,按摩只能起輔助治療的作用。按摩不用藥品,只依各種手法撥亂反正、舒筋活血,以達到治療目的,這是它的一個特點。


文中作者特別分析按摩和正骨兩種療法的差異:按摩專治身體軟組織部位的損傷疾患和内科各症;而正骨專治身體骨骼脫折的損傷。面對外傷,兩種療法時綜合運用,常搭配中藥,以增加療效。綜合觀之,外傷中醫療法的特點,是手法和藥物兼用,固定和活動並重 : 不只以手法和手術來接整脫斷的骨骼,也不單以固定封閉法來治療折裂閃脫的部位,而是以整復後「活動為主」的施療方式。對於早期醫療資源不足、以體力農耕為主的臺灣社會,中醫外傷療法一般療程快速、簡便易行,這也是中醫外傷科之特長所在。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居方圓,〈日據後期形成的臺灣柔拳道研究〉,(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2. 童國棟撰,〈臺灣柔拳武術一代宗師 : 童金龍(金讚)中醫師〉、〈我的母親黃芋哖〉。 3. 童國棟、紀保重、張麗香訪談內容節錄。(訪談日期 : 2020/06/29)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童金龍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