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化中的做月子差異

照片拍攝於民國94年(2005年),板橋社區大學的女性志願工作者正向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學員解釋傳統台灣文化做月子的飲食習慣。這也是女性志工聽到不同文化中做月子習慣的開始.越南籍新住民多數都表示不敢吃麻油雞,為了和婆婆之間的關係良好吃下肚卻導致嘴巴長滿水泡,習慣的不同常導致婆媳關係緊張。東南亞不同國家因為氣候的不同而發展出不一樣的食材與做月子文化,飲食和身體的適應因此也有了差異。最初女性志工因年紀較長也有生活經驗,都從主體的想法中規劃出各種菜單菜色試圖教導年輕新住民,希望他們能健康,卻在聽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描述後,與新住民姊妹轉化不同的課程規劃,分享各國的月子文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200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