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往桃花源的階梯/豐南村吉哈拉艾

此照片為吉哈拉艾部落中大石塊砌成的梯田。富里鄉的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是個擁有水梯田的美麗部落,此地開墾始於來自都蘭的阿美族人,他們看上了此地豐沛水源以及魚產,遷移至此。石厝溝溪中隨處可見蝦虎悠遊,其中蝦虎家族中的「臺東間爬岩鰍」和「日本禿頭鯊」更是常見,這兩種臺灣特有種在阿美族語中稱為「Hara」,因此族人便將此地命名為「吉哈拉艾Ciharaay」。水圳是吉哈拉艾的生命泉源,串起部落的生活脈動與文化,吉哈拉艾共有五條水圳,早年遷移到此的族人們,沿著地勢開鑿水圳,造出梯田,同時社區也編組共同維護水圳,遇到災害水圳損壞時,居民也會犧牲自我協調供水,以保住部分收成。民國101年(2012)豐南村靠北邊的石厝溝溪聚落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引入「里山」的精神,透過地景保存、積極的社區溝通、維護自然農法、重視生態多樣性,吉哈拉艾見證了「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互動歷程。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時光旅行─花蓮縣南區古蹟導覽手冊》(花蓮縣文化局,2014)
  • 撰寫者
    關雅云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