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隴戲台

能讓多數人表演歌舞的「高起突出」的設施,口語表達時可用的名稱,有「舞台」、「司令台」、「戲台」等。但是,就馬祖話來說,前二者算是外來語,只有「戲台」才是本地人日常慣用的語彙。

馬祖地形屬丘陵性質,各村落的房屋多依山勢而建。相對而言,山隴(介壽村)算是平緩的區域,整理出一塊可供人集會、舉辦大型活動的空間也比較容易。故國軍轉進馬祖時,為軍政需要而擇定此地構築集會場域。

照片中的「戲台」即在今天7-11便利店、「隴之悅驛宿館」一帶。馬祖中學未創校之前,此地是南竿東區最大的廣場。因為人口眾多,再加上重要的機關多在附近,所以,民國50年之前,重大慶典、集會、演出、競賽等多在此地舉行。直到46年馬中創校,有些活動就移往中隴山崗。但馬中畢竟是教育單位,為避免影響教學秩序,熱鬧歡騰氣氛的活動,山隴仍是主辦單位的首選。

我愛打籃球,曾經是馬中校隊、復興村代表隊的隊員,有在此出賽的經驗。儘管場地簡陋,但在物力維艱的「克難」年代,為了團體榮譽,一上場人人無不卯足狠勁,拚個你死我活的。有一次馬祖高中隊吃了敗戰,我是隊長,提著運動外套,衣衫不整的邊走邊喝汽水,被訓導主任抓個正著,當下被罰做伏地挺身30下。「敗軍之將」,「軍令」豈敢違抗!只好乖乖的照做。一轉眼,這已是50年前的往事了。

文章中的詞彙,馬祖話的音義如下:

1. 山隴:村落名稱。即,介壽村。ㄙㄤˋㄌㄛㄩㄣ+,sangˋloyng+。

2. 戲台:舞台。ㄏㄧㄝ ㄌㄞˋ,hie laiˋ。

照片取自於由連江縣政府出版之《啓動歷史記憶 典藏馬祖 二十世紀馬祖歷史圖像故事專輯之一》(2002)。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陳高志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5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