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加拿大的黑鬍子馬偕牧師,同治12年(1873)來到「風號沙飛」的八里坌傳教,同治13年(1874)在下店仔草創教堂,不料卻在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期間被憤怒的鄉民搗毀。事後,劉銘傳賠款2萬圓給馬偕重建各地被毀的教堂,光緒12年(1886)5月1日,馬偕進駐八里坌工地,親自督工,使用本地開採的觀音山石、現地曬製的土埆磚及以蚵殼燒製的石灰,還有由大稻埕購來的木料與磚頭,在原址重建第二代禮拜堂,同月31日即告落成,工期僅僅一個月。
這座融合西洋與臺灣傳統建築風格的教堂,在民國69年(1980)7月因本地主要街道拓寬而遭拆除,改建為4層樓公寓。以前禮拜堂的光景,諸如夾竹桃從石牆裏向外伸展、綻放著豔紅的花朵;教堂兩旁和後面,生長著茂密的黃槿與大榕樹;禮拜日從尖拱窗間傳出風琴和聖詩聲…這些昔時的點滴記憶,已逐漸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