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致力於臺灣癩病(痲瘋病、漢生病)救治的加拿大戴仁壽醫師在昭和4年(1929)樂生院被官方接辦後,隨即於昭和6年(1931)買下八里長坑口19餘甲的土地,動工興建樂山園,卻遭到以庄長黃千益為首的500名八里居民、及以日籍街長為首的1,500名淡水居民的激烈抗議請願,當時報紙曾有大篇幅連續報導。最後在日皇太后捐款、臺北州知事協調下,樂山園得以於昭和7年(1932)元月奠基、昭和9年(1934)3月盛大落成,乃是由私人經營的痲瘋病院,規模僅次於官營的樂生院。
私立的樂山園已經轉型為照顧重度多重障礙的兒童教養院,持續地為弱勢者默默付出。樂山園是臺灣僅存1930年代規模最完整的隔離慢性病醫院,據說建築設計出自戴仁壽之手,可貴的是園區土地、辦公室、禮拜堂、牧師樓、各病房、紀念碑石等都仍保持原貌,是極具價值的建築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