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作者何東錦,指導教授江玉玲博士與鄭榮興先生,出自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班音樂教育組碩士論文,發表於2004(民國93)年5月。 內容敘述近年有關客家戲曲研究,多著重於史料和現況的收集分析。
研究者從唱腔音樂特色的整理,藉由分析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2003(民國92)年演出《錯冇錯》這齣戲的唱腔,進而探討語言聲調與曲調的關係,研究依字行腔於「山歌腔」和「採茶腔」的運用及虛、襯字使用的情形。研究發現,從音樂與語言關係來看,藝人在演唱【老山歌】、【山歌子】或【平板】此類速度較慢、一字多音或插入大量虛字的曲腔,聲調與曲調的關係大多能遵循發音的原理做到依字行腔。曲調除受到語言的聲調影響外,也受到音型模式及藝人演唱風格影響。在虛字與襯詞運用上,也藉由此齣戲歸納整理實際演唱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