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本願寺的鐘樓山門與輪番所

西本願寺的鐘樓山門與輪番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西本願寺的鐘樓山門與輪番所

 目前位居與萬華區西門町附近的西本願寺廣場,尚有鐘樓和重建之輪番所得以憑弔。從釋善因的遺物中的這一張照片裡,我們可以看到右前方的鐘樓,山門。兩棵樹的前方就是我們現在看得到的輪番所。

 依據西元1935年出版的《臺灣開教史》(大橋捨三郎編纂)裡提到,山門的建設是由臺灣總督府的技師井手薰參照日本法隆寺的山門來設計,在西元1934年1月中旬開工,十萬火急的趕工,在同年的4月中旬完成。總工程費一共是7500多圓。輪番所是西本願寺臺灣別院的住持的居所,西本願寺臺灣別院是直屬日本京都本山西本願寺的寺廟,別院的總負責人則稱為輪番。

 以西元1930年代中旬的薪資來說,臺灣人當警察的薪水差不多每個月有25到30圓,這個全由在臺經營成功的日本信徒松本鋧三捐贈的山門,足以一瞥臺灣社會富饒的生活狀況。松本鋧三經營的松本商行,地址在臺北市京町三丁目,也就是現在的臺北市博愛路上的土地銀行附近。

 松本鋧三和當時的輪番芝原玄超同為日本滋賀縣人,剛好芝原輪番到松本家中誦經時談及,松本鋧三想起了小時候篤信佛教的祖母帶著他到京都的西本願寺本山去拜拜時,常聽到祖母說想捐贈山門一事。

 祖母的意願,就一直留在松本鋧三的腦海裡。這個時期松本的母親才剛過世,為了報答祖母,母親的恩情,就斷然的全部負擔山門的建造費用。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西本願寺的鐘樓山門與輪番所 / 撰寫者:釋明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id=58977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傑出成員
芝原玄超
撰寫者
釋明瑛
資料來源
繼承釋善因遺物
解散日期
1945-08-15
創辦日期
1970-01-01
創辦地-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西本願寺
創辦地-緯度
25.0402702
創辦地-經度
121.5066577
參考資料
《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大橋捨三郎編輯,芝原玄超發行,非賣品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