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魚形雕塑為Kodic部落的入口意象。Kodic部落,漢語稱做立德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鄰近的阿美族稱此地為「Kudic」,是皮膚病的意思。部落以噶瑪蘭族人為主,於清國時期自宜蘭南遷至花蓮奇萊平原等地。光緒4年(1878)加禮宛事件爆發,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聯手對抗清朝,結果戰敗,為避免遭清朝清算,噶瑪蘭族人與撒奇萊雅族人四散,部分噶瑪蘭族人就遷至本部落居住,而撒奇萊雅族則隱遁入阿美族群中長達百年,傳統文化因受阿美族影響也有所改變。
照片中的魚形雕塑為Kodic部落的入口意象。Kodic部落,漢語稱做立德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鄰近的阿美族稱此地為「Kudic」,是皮膚病的意思。部落以噶瑪蘭族人為主,於清國時期自宜蘭南遷至花蓮奇萊平原等地。光緒4年(1878)加禮宛事件爆發,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聯手對抗清朝,結果戰敗,為避免遭清朝清算,噶瑪蘭族人與撒奇萊雅族人四散,部分噶瑪蘭族人就遷至本部落居住,而撒奇萊雅族則隱遁入阿美族群中長達百年,傳統文化因受阿美族影響也有所改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