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詹慧玲

詹慧玲(1966-),台北市人,是1980年代末到2000年小劇場的重要劇場工作者,於1988年創立臨界點劇象錄,並擔任臨界點劇象錄團長。


詹慧玲的劇場工作主要可分為四個主要時期,1986年就讀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工組期間,於「角度實驗劇團」、「真善美劇團」等劇團擔任演員,開始其劇場生涯。1988年與林泰助、田啟元等友人共組「時代映畫」,在創團作品《毛屍》巡演期間更名為「臨界點劇象錄」。詹慧玲於1988年到1996年田啟元擔任藝術總監時期,擔任臨界點團長、主要演員、主要劇目製作人、服裝設計等,演出作品多從批判社會角度出發,時而咆哮、挑戰傳統的價值體系,也指責弱勢族群被邊緣化的不堪,此時期詹慧玲製作或演出的作品包括《毛屍》、《平方》、《女書》、《瑪莉瑪蓮》、《水幽》等共演出14齣劇作,同時帶領團員參加國際藝術節的演出,並負責臨界點民樂街團址的空間管理及規劃直到2007年劇團停止活動。


1996年藝術總監田啟元因愛滋病離世後,詹慧玲一方面重現紀念田啟元的經典定目劇,另一方面開始以多名導演共同創作的劇展形式運作劇團,試圖找出另一條屬於臨界點的新路,因此也成為培育許多劇場工作者嘗試創作的搖籃。1996年到2007年續任臨界點團長、演員、導演、策展及製作人,同時也在密獵者劇團、河左岸劇團、屏風表演班等團體演出,於2004年推出第一版愛滋議題的劇作《我看見死亡的顏色》,在同年第二版的獨角戲《死亡與愛滋共舞》後,另外研擬了「教室即劇場」計畫,在學校推廣愛滋防治活動,將紀念田啟元的心情轉換為積極的行動,同時也將個人重心逐漸放在個人表演及藝文策展等工作,並展現對行為藝術、人體模特兒領域的濃厚興趣。除參與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朵》的拍攝及放映活動之外,也策畫2005年「 搞關係??!!台灣中國當代行為藝術」及2006年「中國現場藝術 —《黑白動物園》」等相關展演。2007年臨界點劇象錄停止活動後,持續在台灣劇場界從事戲劇、肢體開發,及表演藝術策畫人,也開始非洲鼓表演等其他類型的演出。曾演出河床劇團、同黨劇團、盜火劇團劇作,並擔任未來想像劇團導演、國家劇院Open House、中州大學、華岡藝校等多所大專院校之戲劇及肢體講師。


詹慧玲在劇場最主要的身分為演員,共演出約60部作品,其演出風格受到田啟元表演訓練的啟發,在經典作品《瑪莉瑪蓮》中,以自身聲音創造介於語言與聲響間的戲劇效果,在意義與資訊間來去自如,兼具實驗與寫實的雙面多元性。同時詹也是重要的表演藝術活動策劃人,在1988年到2007年臨界點劇象錄休團以前,共製作約170部作品及表演藝術活動。她有高度的行動力和執行能力,憑藉著對劇團的熱情及責任感,維持臨界點劇象錄地運作,並持續擔任團員間的聯絡人直到至今。2018年整理臨界點劇象錄劇團近萬件的劇本手稿、書畫、演出影音資料等文物捐贈予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典藏,持續為臨界點劇場記憶的傳承貢獻心力。


此系列個人照包含了她於耕莘文教院演出《詩的聲光工作坊》之丑角表演照,與參與蔣文慈服裝秀之現場照,以及日常生活的剪影。

基本資訊

  • 別名
    婆子
  • 生年月日/時期
    1966
  • 國籍
    中華民國
  • 撰寫者
    吳映彤
  • 性別
  • 職稱
    劇場工作者、演員、表演藝術教師、非洲鼓教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