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埔考古遺址

公埔考古遺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公埔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偏南、海岸山脈西側山麓最前緣的小山丘上,海拔約263公尺。遺址範圍長約700公尺,寬約250公尺。遺址年代距今約3500年至2000年。日籍學者鹿野忠雄於昭和4年(1929)發現此遺址,文化內涵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文化」。當時族人居住在縱谷平原秀姑巒溪流域旁的河階緩坡或隆起的台地上,過著農耕與狩獵的生活型態。他們以砂岩加工打剝製成石鋤與石斧,採集板岩磨製箭簇,使用千枚岩製成的石杵搗磨穀物,製作有陶把的素面紅色夾砂陶陶罐盛水。照片中的「公埔石壁」,根據考古學家推斷,可能為當時人們建築結構的一環。依據「中華民國95年11月2日府文資字第09505801410號函」,由花蓮縣政府公告為縣定考古遺址。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18588
所在地-經度
121.2606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劉益昌等(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七):宜蘭縣、花蓮縣。內政部
撰寫者
林宗翰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