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藝術,脫離了純粹美學的領域,強調藝術藉由語言揭露來建構現實。一向無法獲得大眾的普遍接受,最主要的原因是觀眾和創作者間的抽象思維難以交集,「看不懂」是觀眾與作品間最遠的心理距離,藝術家和觀者間兩要如何建立起溝通的橋樑,便成為藝術批評者和藝術行政者參與思考和努力的重要課題。
美術館擔負著社會美術教育的職責,對於優秀的當代藝術家及作品給予支持與肯定,增進民眾對當代藝術及藝術家的認識,進而促進台灣藝術的發展,是國立臺灣美術館責無旁貸的責任。
方與圓是極簡的造形,它在華人的哲理概念中,涵詠了個人性向,民族性和世界觀,文化意涵極為豐 富。此次,由策展人高千惠女士所策辦的「形簡意繁方與圓 - 台灣當代藝術展」展覽,選取七十年代以來,臺灣地區媒材表現藝術家參展。展覽的理念,藉由六瑞六器的形制,推演古器物的圖騰意義與禮法概念。從繪畫作品、雕塑、裝置藝術、編織藝術及原住民藝術中,藝術家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圓詮釋,表現出台灣當代藝術抽象與超現實象徵性幾何符號的創作源頭,兼融新藝術形式與舊傳統精神,並提出區域與世界文化記憶的對話可能。在「形簡意繁」主標題中,處處可以看見高女士擅用展覽語彙,放棄當代藝術展覽慣用的形式,適時的回顧傳統,尋找台灣藝術創作的根苗。從固有的人文哲理「方與圓」空間哲理、政治意象、倫理觀念、人文社會、族群融合等角度來思考與發覺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引證台灣藝術不只是歐美藝術的移植,而有獨立的發展生命;從省思、定位、再出發的過程中,引領觀眾發現藝術發展的軌跡,自然的體悟並欣賞當代藝術之美。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