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農先生,自幼即對中國繪畫非常喜愛。稍長,就開始臨摩古書,揣摩芥子園畫譜,摸索自勵。青年時代,正式學畫,進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受到當時校長徐悲鴻的啓發,在美術論理與繪畫技巧上打下紮實的基礎。在求學期間,受到多元的涵泳,詩詞境界,書法素養都會專注企及,這些外緣關係,提契了繪畫的形式層次,注入了深邃的「可體會」的程度。這些原本是美術家所應所應追求的,而王農先生特別予以強化,這是其作品風格與眾不同的原因。
王先生以畫馬為主,其畫馬的動機緣於其恩師徐悲鴻的指導和地緣關係,王先生故園為馬的世家,從小與馬為伍,培養對馬的濡慕之情,平時觀察入微,對馬的個性和群性,多已體會深刻。肉眼有所捕捉,心有所感動,筆下有所描繪,成為自然之事,畫馬的興味就這樣產生。王先生的畫作,具有現代樣態,但其基本依然得諸文人畫的精髓。表現了文人畫的傳統優良特質。王先生對於中國詩詞的造詣很深,無形中滲入其畫作之中,益顯得其作品多一分不可言喻的內涵,形式之中,多了豐富的氣質。國立臺灣美術館有鑑於王農先生的繪畫成就,特別舉辦「王農水墨畫七十回顧展」展覽,將其一生精作,展示給喜愛繪畫的民眾。 展覽期間,將作品編印專輯,留存寶貴的資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