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難忘錐麓橋

在李樂軍的記憶中,「錐麓橋」是始終揮之不去的一段,因為民國46年2月的花蓮大地震,他在此體驗了畢生難忘的恐怖經歷。

大地震時李樂軍自告奮勇進入峽谷救人,由峽谷口一路步行入內,但是李樂軍本身並未經過特殊軍事訓練,他僅有醫療方面的知識與經驗,而且他的右腳曾經兩度受過重傷以致行走不便,他來到當時的錐麓橋,原先連結兩岸的便橋被落石砸壞,僅剩上下兩根鋼索還有幾塊未被砸落的木板,對岸一直呼救,但他並沒有攀索的任何經驗,也不知從哪裡來的勇氣,他竟背著醫藥包腳踩下方鋼索,手抓著上方的鋼索,眼睛只敢看著前方,一步一步移動竟讓他橫渡溪谷來到對岸,而這個「對岸」,正是現在流芳橋西端的觀景台位置,當時興建公路峽谷內沒有可供住人的地點,該處也非平坦,但已是僅有能勉強住人的地方,李樂軍所隸屬的合流工程處在當地有一個中隊進駐,李樂軍不僅在此救治傷患,並深入其他地點直到無法前進,回程他更背著一位需要送醫的傷患,在其他人員的陪同下,再次橫越立霧溪,成為他畢生難忘的經歷,一位負有腳傷的菜鳥醫官,完成特戰人員才具有的戰技,救治傷者。

由於李樂軍口中的「錐麓橋」已不見於中橫公路上,應是公路興建時工程人員的稱呼方式,本片進入峽谷拍攝時遍尋不著,只得先請李樂軍在天祥活動中心的舊照片前說明當時事件發生的經過,而後經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協助,得知當年的錐麓橋即為現在的流芳橋,李樂軍來到當地一眼看出正是當年的錐麓橋,並指出早年的橋墩,拍攝當日峽谷內大雨如注甚為不便,同時又遇無線麥克風的干擾問題,但機會僅有一次,仍勉力完成本次紀錄,一償長者夙願,後查詢國家公園季刊2014年9月號,得知在中橫公路興建期間,由於民國48年8月底9月初接連有瓊安、露依絲颱風來襲,造成長春祠、寧安橋附近重大損失,為重建長春橋將錐麓橋的鋼材拆卸移到長春橋,而錐麓橋也在民國48年改名為流芳橋。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太魯閣峽谷
  • 創作者
    于文正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5/03 ~ 2015/03
  • 資料使用語言
    普通話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