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50年代臺灣農林海山茶場紅茶發酵舊照(民國40年代)

1950(民國40)年代臺灣農林公司茶業分公司海山茶場的製茶現場紅茶發酵。照片為紅茶補足發酵之情形。茶菁經過萎凋、揉捻與解塊後,放置於木盤再置於架上。茶菁堆疊至一定厚度,以確保能夠維持溫度與濕度,讓茶菁順利發酵。每一個層架可容納五盤,並編號以便於管理及追溯。
紅茶製作過程中,發酵濕度需高於相對濕度90%以上為佳,發酵時間約需一小時半至二小時半不等,太短發酵不足,太長則帶酸且滋味轉淡,因此,發酵時間的長短是為重要的參數之一。當時海山茶場主要生產供應出口外銷的綠茶與紅茶,茶場所屬的北部茶區為供應外銷茶葉之主要產地,
本照片為前海山茶場林應時場長所提供,由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的外孫女郭芷君助理研究員翻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郭芷君
  • 創作者
    照片拍攝者:郭芷君(翻拍)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6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