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民國77)年《國際茶葉生產技術研討會》專刊,為茶業改良場於1988年2月29日至3月5日舉辦國際茶葉生產技術研討會所編印。研討會邀請包括臺灣、印度、印尼、日本、南非及斯里蘭卡等國學者,發表最新的茶葉研究。研討會分為六項主題,第一項主題為茶樹品種與繁殖,內容包含:南非學者發表利用茶黃質含量做為篩選紅茶品系之指標,及臺灣學者發表之臺灣野生茶之蒐集和新品種茶樹之茶芽與成熟葉片等研究;第二項主題為茶樹生理與栽培,內容包含:日本學者發表之氣象因子對茶樹萌芽及產量的影響,及印度學者發表的採摘茶芽之同化物質生產與分佈等研究;第三項主題為茶葉生產,內容則包含:印度、印尼、臺灣及斯里蘭卡等國學者發表該國茶葉生產的展望;第五項主題茶樹保護(蟲害)及第六項主題茶樹保護(病害),則由臺灣、日本兩國學者發表茶捲葉蛾、神澤葉蟎、茶輪斑病及茶芽枯病的防治方法;最後一項主題茶葉化學與品質,則主要由臺灣及日本學者發表最新研究,內容包括:包種茶製造過程中兒茶素變化與水色形成之關係及包種茶品質與化學成分相關性之研究,以及日本學者發表之利用近紅外線反射光譜分析法評估綠茶品質之研究。
研討會內容豐富多元,會議結束後邀請各國學者參訪鹿谷、魚池、木柵等臺灣著名的茶葉產區,以瞭解臺灣的風土人情及臺灣好茶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