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悲痛白沙橋

根據公路局資料,原白沙橋位於台8181公里又400公尺處,附近山壁在民國1025月與9月發生兩次大坍方,白沙橋因而埋沒在土石之下,由於白沙橋係聯絡天祥與太魯閣的必經路線,坍方造成民生與觀光的重大衝擊。民國1078月該處重建兩座橋樑與一座隧道取代原道路完工通車。

原白沙橋旁山壁岩層破碎,坍方並不限於近10年間,東西橫貫公路興建的年代,白沙橋一地亦曾發生重大悲劇。當時最早進駐的是合流工程處第一總隊,由於太魯閣峽谷沿線鮮少平地可供住宿、設置辦公處所,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第一總隊的營舍選擇設於白沙橋旁立霧溪的乾河床,但是在民國462月的大地震,當地營舍無一倖免,人員傷亡慘重。

李樂軍與白沙橋有兩段重要回憶,第一段是發生於地震前數日,他與數位長官入峽谷內勘查,但因早餐未吃飽,由峽谷口走至白沙橋已餓得頭昏眼花,落於眾人之後,所幸當地有第一總隊營舍,他受負責供應伙食的榮民協助,施予鍋巴及黑豆充飢方才能夠繼續前行;但是數日後的大地震,李樂軍入內救援,卻見日前協助他的榮民老伯被壓於巨石之下,僅露出頭、腳,李樂軍無力施救,只能鞠躬感謝日前施捨鍋巴之恩繼續救援之行,地震造成第一總隊重大的損失,影片拍攝時白沙橋已掩埋於土方之下,新建橋樑與隧道仍在施工,該處路段係推開坍方落石於其中闢出道路供人通行,李樂軍對於白沙橋不僅記憶猶新並且戒慎恐懼。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太魯閣峽谷
  • 創作者
    于文正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5/03 ~ 2015/03
  • 資料使用語言
    普通話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