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共6張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有關的相片,第5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1940年代的東引居民回憶-鴉片季

王才妹先生表示,以前的東引種植很多鴉片,自己就曾經種植過十幾年的鴉片,鴉片種子都是從大陸來的,通常是種完番薯後九月開始種植,隔年三、四月份可以收成。鴉片種子是紅色的,收成後用火炒煮,變成黑的鴉片膏,當時是交易給跑錨纜船或是搖舢舨的船家,可以交易到番薯米,拿去貴的不多,貴的話大約一句兩句賣個五塊十塊。東引以前走天泉(陳瑞深)丈母娘和後愁開過煙片館,本地人食用鴉片是用來當作止痛藥,也有人食用鴉片上癮的。以前的東引平時並不熱鬧,島上因為鴉片生意出名,因此在鴉片季的時候有外地人來此,通常是八、九月來,隔年二、三月鴉片收完後回大陸。 
張依寶先生說,1949年以後就沒有鴉片館了,自己有在1946年有種過兩年,但是時間很短,有些人有點錢就去吸食鴉片,還有拿個星期的米糧去換鴉片,那些人剛開始吸食的時候精神很好,久而久之上癮了,就荒廢不做工作了。 
劉依祥先生表示,以前鴉片是土匪帶過來的,1923年到1931年左右就沒有了,東引的土質很好,栽種鴉片的品質很好,可以吸食兩個小時,其他地方只有一個小時,所以東引的鴉片價錢比較好。當時鴉片在東引種植滿山遍野,鴉片收成後種植番薯,鴉片採收完熬煮成爛爛的,還有鴉片是由錨纜載進大陸販售的。劉依祥先生說很香,從鴉片館門口經過都是香味,以前東引的人都來來去去的,有錢的吸食鴉片,沒錢的就去賭錢然後吸食鴉片,光是東引的鴉片館就十多間,後來被國軍控管了。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資料來源
深耕文化工作坊(2009)。附件一之三東引逐字稿。98年馬祖口述歷史計畫(頁20-21、27、36-38)。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創作者
深耕文化工作坊採訪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09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