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71年在馬祖澳口邊所拍攝,現收存於連江縣文獻中心。照片中的漁民們正進行流刺網的修補、整理與曝曬。通常,漁民會在岸邊,利用竹竿搭建簡易架子,以利將漁網懸高吊掛,方便整理。
在馬祖傳統漁業社會中,漁民整理漁網的方式有很多種,照片中的方式比較類似近期的整理方式。戰地政務期間,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政府與漁會開始推廣合成漁網與機械漁具等,由於馬祖的捕魚對象與魚場條件與臺灣本島有所差異,因此製作漁網皆須請漁會代表協助,從臺灣購買漁民需要號數的網片(數字越大,網目越大)後,再自行或由補網師協助加工組合。
地方漁民開始使用尼龍製漁網後,因相對於傳統天然纖維編織漁網,較輕且堅固,因此漁民會將漁網網綱處吊在ㄇ型竹架上,整理完後利用重物暫時壓著固定即可。而在檢查過程中,若發現漁網有毀損破洞,漁民會自行或請補網師前來,利用網梭、網刀與網目標等來修補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