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碇錨

碇錨,亦可稱作沉錘,在馬祖又稱鎮錠(錨)。為竹製品,主要是為了使底延繩(馬祖又稱固定式放釣)能夠沉於水中或水底,所以在延繩上多加了鎮錠(沉錘、碇錨)並搭配重物(通常為沉石),將延繩固定在海床中,不受海流影響而被沖走。

碇錨在馬祖多為漁民自製,主要由一長一短的竹子構成,兩支成45度角,由卡榫與細繩纏繞固定。短竹前端尖銳像箭一樣,中後端兩側會製作凹槽,以利繩子的纏繞固定。長竹主要為放置重物,讓延繩固定於海底。隨著機械漁具引進馬祖,竹製的碇錨在馬祖幾乎不再使用。

主要在近海的海域使用,重物通常為紅磚大的石塊,用來捕捉當令盛產的底層魚類,如鰻魚、海鰻、帶魚與白力魚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