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蝦皮棍

此物件用來將卡在箳及軟捲縫隙中的蝦皮敲打下來,沒有專有的名字,目前依照功能將其稱為「蝦皮棍」。整支由木製,形狀細長,握把端外型似酒瓶蓋,與棍身相比較下,較為寬口,是敲打時的施力點。

蝦皮棍不受限於外型及長度,可依照個人習慣製作。早年漁家主要以隨手可得或家裡閒置的木棍或竹竿為材料,以自身方便施力的造型來製作。

在馬祖傳統漁業生活中,太陽出來之時,伙長或地方婦女等人會趕緊搬運蝦皮,鋪平於箳及軟捲上,進行曬製或風乾。由於箳、軟捲等均為竹編品,有許多交叉、大小不一的縫隙,有些蝦皮體型太小,容易卡入其中。伙長或地方婦女等人會利用蝦皮棍敲打具有彈性的箳、軟捲使蝦皮順勢掉落,以利增加翻動與收攏蝦皮的速度。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