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橢圓形塑膠浮球

橢圓形塑膠浮球,為合成浮子,結附於網具之上緣,與沉子搭配使用,以保持網具所預期展開之樣貌。顏色為深橘色,在長期光照下會褪色成淡橘色。形狀為橢圓立體形,上下方兩側有耳朵,便於將其繫在網綱上。

此橢圓形塑膠浮球與圓形塑膠浮球為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推廣漁具改良,補助地方漁民的漁具之一。在戰地政務時期,籃球、保麗龍與浮球等可在海上漂浮的物品,皆為管制品,漁民須到地方漁會進行登記選購才可擁有。當時在海上使用的漁具,經常被鄰國漁民拿走,因此在浮球上加印「消滅萬惡共匪、復興中華民族」的字樣與中華民國國旗作為辨識,降低被偷竊的機率。

此類型浮球不侷限單一漁網,可由地方漁民計算搭配使用在各種漁網,橢圓形塑膠浮球的浮力為圓形浮球浮力的兩倍,亦為使用一個圓形塑膠浮球等於半個橢圓形浮球。塑膠浮球相對笨重,開放使用保麗龍後漁民紛紛改用保麗龍材質的浮球。現今,仍可在馬祖許多地方發現塑膠浮球,許多藝術家會以此作為素材進行藝術創作,而圖片中的浮球現收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