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絡

過去馬祖的女性,未婚、已婚的身分視髮型立即可辨。未婚者蓄長髮,或單辮垂背、或雙辮垂胸。已婚者梳髮髻,髮髻有「大絡」、「半絡」之分。婦人出席隆重儀典時一定得梳「大絡」,「絡」的漢字寫法只是暫時借用而已。

為了適應婚後「新生活」,待嫁女兒出閣前即練妥梳「大絡」的功夫。年輕時秀髮茂密,女士們梳的是「大絡」,它是相對「半絡」而言。這種髮式特色是,髮髻固定在後腦勺,前額則梳個隆起且中空的形式,無以名之,姑且稱它為「髮包」,這是非常耗功夫的梳理過程。除了動用紅線綑綁之外,多半會用髮網套在髮髻上。兒童時代看家母梳頭,每天早晨得費時40分鐘左右,這對家事繁忙的婦女來說,實在是一大負擔。她們愛用「髮油」,髮油的馬祖話說「抹頭油」,在陽光照射之下閃閃發亮,再插上紙紅花一朵,感覺上也是雍容華貴的。但是,任何事情總有變通的時候,婦女們在日常居家時,為方便做事,還是以梳「半絡」居多。

50歲之後,髮量日漸稀疏,只夠在她後腦勺留個小髻,因為小髻是用「別脈」簪固定,所以,這種髮式也就叫做「別脈髻」。

文章中的詞彙,馬祖話的音義如下:

1. 大絡:ㄉㄛㄩ ㄌㄛˋ,toy loˋ。

2. 抹頭油:ㄇㄨㄚㄎˇㄊㄡ ㄧㄨˋ,muakˇthou iuˋ。髮油。

3. 半絡:ㄅㄨㄤ ㄌㄛˋ,puang loˋ。

4. 別脈髻:ㄅㄧㄝㄎˇㄇㄚˋ ㄍㄨㄧˇ,piekˇmaˋkuiˇ。

照片取自連江縣文獻中心。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陳高志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