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運」補給品

「搶灘」與「清運」是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登陸艇(補給艦)利用潮水差「搶」上沙灘之後,快速的把貨物卸下,然後由大卡車運往目的地,整個過程即謂之。在戒嚴時代,這也算是軍事演習的項目之一。

從整個過程來看,「清運」的意思是「清理和搬運」。早期台馬之間的運補作業,每一個月有4個航次,後來縮減為三個航班,遇到颱風或海象不佳時,還可能要順延或併航。茲事體大,錯過病患後送就醫,可能會產生憾事。有時因為耽誤郵件運送而鬧出「兵變」,這是輔導長官最不樂見的事。因為順便要扮演交通船的角色,所以,彼時的交通品質,感覺是極度不方便的。

每當航班來到之日,軍用大卡車早已加滿了油,在馬港廣場列隊等候著。卡車保險桿右側插著寫有「清運」兩字的黃色三角旗,載著軍需物質,整夜通行無阻的呼嘯、飛奔於中央幹道上。當時馬祖政委會轄下有物資供應處,它所有的物品都由軍方代為進口。美酒當前,尤其是夏天的啤酒,負責清運的士兵,難免發生趁機「揩油」的情事。有關單位為了杜絕歪風,特別聲明,若有損耗,就扣工作獎金以為抵償。

但是,搬運過程的確會有破損現象,長官商議之後決定,凡是瓶蓋無開啟痕跡的破酒瓶,都准於報銷,損失概由物資處吸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少數「勇敢」的士兵,就趁黑夜防範困難時,隨地撿鵝卵石擊瓶頸,略作沉澱後,小心翼翼地喝它解渴。當時民生艱困,苦中作樂也聊勝於無。

照片為馬祖鄉親收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陳高志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