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藥改進論

《臺灣國醫藥報》第一卷第二號(第112號)於1946年10月發行,由蘇錦全擔任發行人兼編輯並以「臺灣國醫藥改進社」出版。蘇錦全在日治時期畢業於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學成回臺後承接陳茂通以「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發行的《臺灣皇漢醫界》,改以「臺灣漢醫藥研究室」刊行《臺灣皇漢醫報》與《東西醫藥報》。


此篇為該社編輯室選編「國藥改進論」一文,該文論述面對西醫藥的發展,中醫與中藥必須相互合作、整理固有知識,以振興中醫藥的發展。醫與藥如輔車之相倚,醫若無藥,術不能施,藥若無醫,產而無用,因此兩者必須相提並重,不顧此而失彼。


以往醫者必需自備藥物,自宋以後漸有寫方不備藥之醫,時醫藥之分工,雖不如西醫司醫術者有醫師,掌藥物者有藥師。然醫不知藥者不能為醫,而醫者所知惟藥物之主治功效、副作用,以及處方之禁忌等,至於藥師之職,則為藥物之產地、優劣、化合製劑等。此文從醫藥各司其掌,論述中醫與中藥面對西醫藥的盛行發展,必須提攜並進以發揚中醫藥。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蘇錦全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46/10/20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