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喘哮短氣少氣逆氣息賁辨

喘哮短氣少氣逆氣息賁辨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喘哮短氣少氣逆氣息賁辨

《臺灣國醫藥報》第一卷第二號(第112號)於1946年10月發行,由蘇錦全擔任發行人兼編輯並以「臺灣國醫藥改進社」出版。蘇錦全在日治時期畢業於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學成回臺後承接陳茂通以「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發行的《臺灣皇漢醫界》,改以「臺灣漢醫藥研究室」刊行《臺灣皇漢醫報》與《東西醫藥報》。


此篇論述喘哮之原因、症狀,以及治療的方法。人之生氣,出升入降,貴乎往來不窮,若外為六淫所傷,內為七情所結,則為喘、哮、短氣、少氣、氣逆、息賁等等。喘者促促氣息,喝喝痰聲,因肺氣感邪,肺葉張舉,或虛而挾寒,或實而挾寒熱,或氣鬱所感,脾胃不足等證,治者隨症而施,使浮遊之火下降。哮者以胸中多痰結於喉間,與氣相繫,隨其呼吸有聲,痰去則聲少息,治之以吐痰為主。


短氣者呼吸雖急不接續,似喘而無痰聲,若氣阻者宜瀉之,元氣虛者宜補之,而少氣者氣少不足以言,皆因中氣不足所致,而少氣者惟有補虛。逆氣者氣上奔急,肺壅而不下,似有不能呼吸之狀,息賁者五臟所積中之肺積,肺氣壅塞,息賁上氣,右脇下必有積塊。綜述哮喘諸症,治之宜以肺為主,如虛者則因症而變通。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蘇錦全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46/10/20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