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1997年(民國86年)九月出版之臺灣茶葉起源特色,茶業改良場編輯,內容描述臺灣各產茶縣(市)鄉鎮茶葉特色介紹。臺東縣茶園面積最大的「福鹿茶區」集中在鹿野鄉永安、龍田兩村及鄰近的山地延平鄉永康村。1982年(民國71年),始得名「福鹿茶」。
臺東縣茶園面積最大「福鹿茶區」,發展歷史雖然只有近40年,西元1997年(民國86年)福鹿茶區茶園積共400公頃,集中在鹿野鄉永安、龍田兩村及鄰近的山地延平鄉永康村。2019年(民國108年)鹿野鄉茶園種植面積117公頃。「福鹿茶」的生產地,於鹿野鄉及卑南鄉一帶的丘陵茶區,據說以前是野生梅花鹿的天堂,鹿群棲息之所,古名為「鹿寮」,日治時期日本自新瀉、長野兩縣大量移民至此,改稱為「鹿野」。此地區住有許多阿美族人,但是在此地種茶的,卻大都是從臺灣西部新竹、苗栗與桃園等縣遷居來的人,鹿野一帶最早種的是紅茶,1970年代(民國59年)以後此地才有人種植青心鳥龍和台茶12號(金萱茶),目前也以此兩品種種植最多。由於此地帶丘陵臺地土壤氣候非常適合種茶,所製茶品清香甘醇,且產期因天候因素能與臺灣大多數茶區錯開,春茶產製期比西部可提早20天以上,而冬茶又比西部晚收20天以上,此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使茶葉供不應求。1982年(民國71年),當時任省主席的李登輝先生到此巡視,覺得此地能有如此好茶是臺東縣鹿野鄉人之福,因而取名為「福鹿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