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各地區茶葉特色-臺東縣茶區介紹

本篇為1997年(民國86年)九月出版之臺灣茶葉起源特色,茶業改良場編輯,內容描述臺灣各產茶縣(市)鄉鎮茶葉特色介紹。臺東縣的花東縱谷,適合茶樹生長。

臺東縣東臨海岸山脈,西接中央山脈,中間形成狹長的花東縱谷,雖然縣內臺地多平地少,但氣候日夜溫差大,且有雲霧,適合茶樹生長。約在1960年代(民國49年),政府爲照顧東部農民生活,先於太麻里與知本一帶推廣茶葉,並陸續於卑南鄉美農高台地區及鹿野鄉永安村高臺推廣種植大葉種品種,製造高級紅茶外銷,為臺東縣帶來新希望。但至1970年間(民國59年),紅茶外銷價格低落,且當地人力大量外流,工資上漲,生產成本提高,茶農收益減少,政府有關單位為因應此變局,獎勵農友改種適製部分發酵茶的小葉種如青心大冇、青心烏龍及新品種臺茶12號(金萱)、臺茶13號(翠玉)等。所幸天時地利、先天優越條件及政府人員指導與農友的努力,開始生產的部分發酵茶品質。1983年(民國72年),臺東縣鹿野鄉成立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當時臺東茶區面臨中低海拔茶區之困境,因此利用烏龍茶類的製程方式結合紅茶製成,於2008年(民國97年)研發出全新的製程,因茶湯水色橙紅,澄清明亮有如紅茶的茶湯色澤,特取名為「紅烏龍」。自鹿野鄉推出後,逐漸受到消費者的注目與喜愛,市場逐漸在擴增中,成為臺灣新興的特色茶類。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耘心
  •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