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雨後淡水

〈雨後淡水〉中的遊行隊伍人人手執國旗,他們正要走進九崁街裡,宣揚戰士的光榮出征。二戰時期,受徵召或志願入伍的軍人,在遠赴戰場之前,地方政府時常動員群眾、學生與各機關團體,為他們舉辦一場熱鬧的「壯行會」。在畫中隊伍間印著出征旗上大紅色的「祝」字,但透過與左側紅屋瓦的建築物色調對比之下,人群隊列裡並沒有歡悅的氣氛,群眾沿著九崁街上行,目送著人群隊伍的離去。做為南進基地的臺灣,畫家亦不可倖免地被整個戰爭體制與聖戰美術潮流收束。殖民地畫家,由葉火城、陳敬輝、李澤藩、翁昆德、陳澄波,至郭雪湖,逃無可逃,還以地方色彩做為譬喻大後方處於潛在危機的時局畫,象徵性地描述戰時臺灣的日常生活景緻:軍隊出征的備戰隊伍、雨後淡水出征前告別家鄉的遊行。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陳澄波的〈雨後淡水〉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展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 創作者
    陳澄波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44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