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日軍戰事逐漸趨於劣勢,在1943之後,日本政府正式展開對高中生以上的徵兵制,出征海外,恐怖現實展開窮追不捨的報復,欲以真實的淚、血、死亡向日臺藝術家交換一幅幅由前衛藝術轉向弔詭寫實風格的戰爭紀錄畫。〈設計對象〉描繪的即是太平洋戰爭時,海上軍機墜毀的景象,久保克彥加重了對於腥風血雨的色彩,將灰濛的戰事場面加強了對比,以炙紅的炮火與海面上波動的景象描繪得更加具有戲劇張力。久保克彥本身也於1943年10月入伍,其他畫家,如:北脇昇、恩地孝四郎、藤田嗣治、須田國太郎等人,也都以寫實技法或想像力,描繪前線戰役的一舉一動,虛擬一座帝國主義的完勝蜃景。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久保克彥的〈設計對象〉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展品。


